使用免疫球蛋白后,疫苗该怎么打? - 大众医学 - 西昌市人民医院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疗服务 > 大众医学 >

使用免疫球蛋白后,疫苗该怎么打?
2020-03-19 08:22   来源:儿科   阅读次数:

  在临床儿科,儿童罹患某些疾病或发生特殊暴露后,治疗上会用到免疫球蛋白。比如川崎病治疗需要使用丙种球蛋白;狂犬病Ⅲ级暴露后需要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通过与抗原结合来发挥治疗或预防作用的生物制品,而疫苗也是一种外来抗原,使用免疫球蛋白跟接种疫苗是否有冲突?免疫球蛋白是否会抵消疫苗的作用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详细聊聊。
  
  一、什么是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浆细胞分泌,是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大型Y型蛋白,目前仅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体液及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临床上使用的免疫球蛋白是从供体或者志愿者血浆中获得的,用来治疗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状态及多种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
  临床上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两类: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用于静脉注射的血液制品,注射后效果可以持续2周至3个月。它是从献血者血浆中提取出来,汇聚到一起的非特效丙种免疫球蛋白(G型抗体)。临床上常用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就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针对特定的病原微生物,从具有特定高滴度抗体阳性人群中采集血浆制备的,它来源于那些自然感染后康复的人群或者经过人工免疫的捐赠者。如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等均属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二、治疗哪些儿科疾病会使用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主要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免疫缺陷,如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也称为超免疫球蛋白,常常用于预防特定暴露下特定病原体感染,比如乙肝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分别用于乙肝、狂犬病、破伤风的暴露后预防。

  三、使用免疫球蛋白是否会干扰疫苗效果?
  对于大部分疫苗不会,对部分减毒活病毒疫苗有可能会干扰。胃肠外途径使用免疫球蛋白可能干扰疫苗的效果,因为免疫球蛋白中的抗体可能与疫苗中的抗原物质结合,干扰机体对疫苗的正常免疫应答。
  研究发现,大剂量使用IVIG可能对中性粒细胞功能产生影响,如抑制人巨噬细胞对IgG调理血细胞的吞噬作用。目前IVIG应用对麻疹疫苗接种的影响研究较多。正常人群都经过麻疹的人工免疫或自然感染,因此,IVIG中含有一定量的麻疹抗体。在接受IVIG治疗时或治疗后的数月内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反应的削弱作用更为明显,因为被动传递的lgG可抑止诱导理想免疫应答的病毒复制。而有基础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存在某种免疫缺陷,其本身疾病会削弱疫苗引发的免疫应答,并且这种作用与使用IVIG无关。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等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均具有免疫球蛋白的基本属性。免疫球蛋白(包括丙种球蛋白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注射与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应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版)》和相应疫苗说明书中要求执行。

  四、使用免疫球蛋白后,如何安排接种?
  1. 减毒活疫苗
  1.1 Ty21a伤寒、黄热病、流感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和轮状病毒疫苗:
  可以在免疫球蛋白之前、同时或者之后任意时间接种。
  1.2  麻腮风、水痘疫苗
  免疫球蛋白会干扰含麻成分疫苗、水痘疫苗的效果。依据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的最佳实践指南,使用免疫球蛋白后接种麻腮风、水痘疫苗的间隔时间。
  两种情况:
  ⑴ 如果使用免疫球蛋白之后需要接种这几种疫苗,需要等到被动注射的抗体衰减之后再接种。  
  ⑵ 如果在推荐的间隔时间内接种了这两种疫苗,需要再次进行接种,除非经过血清抗体检测已经产生抗体。
  1.3 甲肝、乙脑减毒活疫苗
  国家免疫程序间隔≥3月。
  讨论>:使用免疫球蛋白后应间隔多久接种卡介苗,您所在地区执行的接种间隔时间是?遵照的依据是?请文末留言分享。
  2.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而制成的疫苗,灭活疫苗即可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由它们的裂解片段组成为裂解疫苗。
灭活疫苗与免疫球蛋白几乎不发生相互作用,注射灭活疫苗可以在使用免疫球蛋白之前、同时或者之后的任意时间,不会损害其保护性抗体的产生。

  五、还有哪些影响疫苗效果的生物制品?
  疫苗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来发挥作用,所以含有抗体活性的生物制品,如血液制品(如人血免疫球蛋白、血浆、血小板、红细胞悬液)或免疫抑制剂,都可能会对疫苗的效果产生影响。根据ACIP最佳实践指南,使用含抗体制品与疫苗接种的时间间隔,见表2。

  六、免疫抑制剂对疫苗接种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环孢菌素,抗代谢药物如硫唑嘌呤和6疏基嘌呤,多克隆和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如英夫利昔单抗、利妥昔单抗,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等。
  有效的疫苗接种需诱导刺激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以形成长期适应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绝大多数免疫抑制剂会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免疫功能的损伤不仅严重影响机体本身已具备的疫苗抗原诱导免疫保护作用的能力,还会减弱机体对新接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同时增加疫苗接种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在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一般不建议接种减毒活疫苗。
  2013年美国感染病学会( Infectious Disease Society of American, IDSA)指南指出:
  化疗期间不应接种减毒活疫苗;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不能接种活疫苗,
  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在免疫抑制剂治疗维持期间也不能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measles-mumps-rubella, MMR),但长期接受低水平免疫抑制剂治疗且既往无水痘免疫史的患者可接种水痘疫苗(VarV)。

  七、总结
  免疫球蛋白与疫苗抗原存在交叉反应的可能性,疫苗免疫工作者需要严格遵守指南推荐意见规范操作。若接种疫苗可能发生交叉反应,需提前告知受种者监护人,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以最大程度降低接种风险,提高保护效果。

关键词:

上一篇:疫情期间,小孩该注意这些
下一篇:怀孕期间这几处出现疼痛,是好是坏?孕妈咪需要注意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