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顺利实施首例“贲门失弛缓症”手术 - 医院动态 - 西昌市人民医院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西昌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顺利实施首例“贲门失弛缓症”手术
2020-08-10 08:31   来源:肝胆胰腺外科   阅读次数:

  近日,西昌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在李勇主任带领下,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临床少见的“贲门失弛缓症”手术。手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西昌市人民医院在贲门失弛缓症手术治疗上的空白,标志着我院在消化系统疑难病症的诊治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80岁高龄的患者郑大爷,48年前因吞咽困难伴呕吐症状在成都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并行了手术治疗,术后症状缓解、效果明显。但是,由于时间的延续,后来又出现了间断性吞咽困难症状,痛苦万分。今年5月,郑大爷因吞咽和进食困难的症状加重,到州外多家医院求医就诊,但治疗效果均不明显。今年7月,郑大爷慕名来到西昌市人民医院,希望该院心胸外科的李勇主任能够解除他的痛苦。
  李勇主任主持科室人员多次对该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和分析,发现患者贲门失弛缓症术后复发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且无手术禁忌症,手术可以作为患者解除吞咽困难最好的一种治疗方式。但是,第二次手术无法在内镜下对食管肌层切开,食道扩张术效果欠佳,又因该患者长期未能正常进食,身体状况差。于是,李勇主任针对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精心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手术及治疗方案。
  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李勇主任在全麻下为患者进行了食管贲门肌层切开术、胃底折叠手术。手术由原左胸切口进胸,同时行胃底折叠抗返流术,防止术后返流。手术顺利完成,并在心胸外科医护人员精心的后继治疗和细心护理下,患者术后逐渐康复,无吞咽困难,已能进食,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效果很满意,并将于近期康复出院。

手术中
 
 
延伸阅读:
  贲门失弛缓症是临床少见的一种疾病,是一种由于食管胃结合部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特点是吞咽后食管体部无蠕动、食管下括约肌高压、张力增高,贲门括约肌弛缓不良(就是说该舒张的时候没有舒张,该收缩的时候没有收缩)。
  贲门是人消化道的一部分,为食管和胃的接口部分,是胃上端的入口。我们吃东西的时候食物要通过口腔进入食管,食管中的食物再通过贲门进入胃内。贲门的肌肉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完全的松弛,食物就会滞留在食管里面,从而逐渐使食管失去张力,食管蠕动的功能以及食管扩张的功能减弱,从而导致了贲门失弛缓症。
  根据本病例在X线上的解剖学改变又被称为巨食管或贲门痉挛,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餐后返食,病史长达数年。患者逐渐出现营养不良和生活质量下降,后期可伴有食物返流,引起烧灼感和吞东西时出现胸骨后疼痛、以及因食物返流误吸入气管,非常容易导致窒息,还会出现咳嗽或者是出现肺部感染等。

 
  李勇主任介绍,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内镜下治疗(内镜下扩张、支架植入、环形肌切开等)和外科手术治疗三类方法,旨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使食管下段松弛,从而解除功能性梗阻。针对这类疾病,要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在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化选择效果好、并发症少、痛苦少、而且简单并适合其个体的最好方法。
  贲门失弛缓症的外科手术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始于19世纪末。1913年,Heller应用食管贲门部黏膜外肌层切开手术(即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取得较好疗效,之后Heller术因其疗效确切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经典外科术式。国外研究表明,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率达80% ~ 90%。以后学者们又在Heller术的基础上改良并附加各种抗胃食管返流术。改良Heller术至今仍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满意的方法。
  随着对贲门失弛缓症病因、病理、发病机制等认识的不断深入,尤其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应用于临床,将更好地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对手术疗效的判断。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现在外科医师基本选择在胸腔镜或腹腔镜下实施手术。胸腔镜或腹腔镜下Heller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操作简便,术后病死率低,近期疗效较传统Heller术更佳。


(心胸外科提供图片  刘建红供稿  宣传部修改)

关键词:

上一篇:西昌市人民医院开展2020年批次实习岗前培训
下一篇:我院完成一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切口疝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