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重症肌无力
2024-09-30 16:32 来源:重症医学科 阅读次数: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该膜上的AChR受到损害后,受体数目减少。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和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还可出现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表现。
依骨骼肌受累的范围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至今仍采用Osserman分型法分为以下类型:
1、成年型重症肌无力
(1)Ⅰ型:即单纯眼肌型,占15%~20%。病变始终仅限于眼外肌,表现为上睑下垂和复视。
(2)Ⅱa型:即轻度全身型,占30%。病情进展缓慢,且较轻,无危象出现,对药物治疗有效。
(3)Ⅱb型:即中度全身型,占25%。严重肌无力伴延髓肌受累,但无危象出现,对药物治疗欠佳。
(4)Ⅲ型:即急性进展型,占15%。发病急,常在首次症状出现数周内发展至延髓肌、肢带肌、躯干肌和呼吸肌,伴重症肌无力危象,需做气管切开,死亡率高。
(5)Ⅳ型:即为晚发全身肌无力型,占10%。由上述Ⅰ,Ⅱa,Ⅱb型发展而来,症状同Ⅲ型,常合并胸腺瘤,死亡率高。
(6)Ⅴ型:较早伴有明显的肌萎缩表现者。
2、儿童型重症肌无力
约占我国重症肌无力患者的20%,大多数病例仅限于眼外肌麻痹,双眼睑下垂可交替出现。约1/4病例可自然缓解,仅少数病例累及全身骨骼肌。儿童型中还有两种特殊亚型:
(1)新生儿型:女性患者所生婴儿中,约有10%因母体AChR抗体IgG经胎盘传给胎儿而致肌无力。患婴表现为哭声低、吸吮无力、肌张力低和动作减少。经治疗多在1周至3个月内痊愈。
(2)先天性重症肌无力:可有明确的家族史。一般在出生后短期内出现肌无力,可以是单纯的眼外肌麻痹,也可伴有全身肌无力。对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但病情发展缓慢,可长期存活。
3、少年型重症肌无力
指14岁后至18岁前起病的重症肌无力,多为单纯眼外肌麻痹,部分伴吞咽困难及四肢无力。
典型症状 :
1、骨骼肌受累的表现
骨骼肌无力表现为波动性和易疲劳性,肌肉连续收缩后出现严重无力甚至瘫痪,休息后症状减轻。肌无力于下午或傍晚因劳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此种波动现象称之为“晨轻暮重”。
2、其他肌群受累的表现
(1)经常从一组肌群开始,逐渐累及其他肌群,以上睑下垂和复视为最常见的发病症状。
(2)面部肌肉和口咽肌受累时,可出现表情淡漠、苦笑面容;连续咀嚼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说话带鼻音、发音障碍。
(3)累及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时,可表现为颈软、抬头困难,转颈、耸肩无力。
(4)四肢肌肉受累时,多以近端无力为重,表现为抬臂、梳头、上楼梯困难。
(5)累及呼吸肌时,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伴随症状 :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还可伴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并发症 :
1、肌无力危象
部分病人可进展至呼吸衰竭,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2、胸腺肿瘤
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可并发胸腺肿瘤,而且大部分是良性的,但也有癌变的可能。
诊断原则 :
根据病变所累及的骨骼肌无力呈波动性和晨轻暮重特点,肌疲劳试验阳性,应考虑本病的可能;若新斯的明试验呈阳性,重复神经电刺激提示波幅呈递减现象,单纤维肌电图提示颤抖增宽和(或)阻滞,以及AChR抗体滴度增高者,可明确本病的诊断。
(ICU温俊丽供稿)
关键词:
上一篇:【健康科普】肛肠科患者术后出血预防
下一篇:【健康科普】什么是血管母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