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人民医院胃肠镜室成功独立开展州内首例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 - 医院动态 - 西昌市人民医院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西昌市人民医院胃肠镜室成功独立开展州内首例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
2020-10-29 18:24   来源:胃肠镜室   阅读次数:

  近日,西昌市人民医院成功为一直肠黏膜下肿物的中年女性患者实施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填补了我州在内镜治疗领域的一项空白。

手术中
  患者,女性,43岁,因下蹬或排大、小便时感觉异物存在1年多,但无排便梗阻现象,也无便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多处求医,均未能解决问题。今年10月,因对西昌市人民医院院胃肠镜室芶雪琴医师信任,前来就诊,经肠镜检查发现距离肛门缘0.5cm有一包块,大小约0.6x0.8cm,表面光滑,活动度欠佳,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为直肠间质瘤。
  入院后,芶雪琴主任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和麻醉师进行充分的治疗和康复讨论,通过分析患者的检查资料和身体状况,最终决定采用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挖除肿物,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入院第三日,在强有力的麻醉科团队支持下,胃肠镜室宋丰卫医师主刀,在芶雪琴主任指导下,为患者进行了内镜下ESE超微创手术。术中如我们预期,困难重重,当内镜进入肠道却看不见肿物,肠道粘膜平滑无异常,无法从镜下直观的看到肿物的存在。此时反复指诊异物感均很明显,并且有明确的超声内镜诊断基础,考虑该间质瘤存在于平整的粘膜下,而并非常见的凸起于粘膜上的肿物。应对此种情况,芶雪琴主任毅然决然决定打破常规的环周切开,而从中央切开,向两侧分离,见深藏的白色瘤体,后逐层一步一步进行剥离,由于肿物距离肛门非常近,血管丰富,出血量大,手术视野不清晰,提升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在经历惊心动魄出血和止血的过程后,几经周折,历时3个小时终于将肿物完整的挖除,用止血夹对创面进行黏膜缝合,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病理证实为肠道间质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且迅速,一周后顺利出院。

  

术前镜下影像


术中镜下影像,箭头所指为暴露的瘤体



完整剥离出的瘤体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软组织肉瘤,临床多见于50~70岁,以老年患者为主。较小的胃肠道间质瘤无症状,无需治疗,出现明显症状的胃肠道间质瘤应尽快进行手术切除,尽快控制病情。而间质瘤65%位于胃、25%位于食管,仅5%一10%位于直肠,在直肠出现间质瘤是很少见的,一般认为所有GIST均有潜在恶性倾向,以其恶性潜能进行分级分为极低度、低度、中度和高度4级。然而该病员直肠肿物距离肛门太近,一旦是高度恶性,后果非常严重。
  近年来,在院领导大力支持和各临床科室的积极配合下,西昌市人民医院胃肠镜室不断突破,锐意进取。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和奋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内镜诊疗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由镜下普通喷洒止血,异物钳除,到完成EVL(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组织胶、硬化剂注射术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从完成EMR上千例3级手术无一例迟发穿孔,在过度到独立完成ESD上百例4级手术,此次在ESD手术的基础上成功完成直肠GIST的ESE治疗,基于ESD技术的ESE,在内镜下分离粘膜层,通过超微创手术挖除肿物,不破坏消化道的完整性,配合内镜下各种缝合技术,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佳效果。
  此项新技术的独立成功开展不仅展现出了我院胃肠镜室在州内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上的领先水平,而且让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该项手术的开展进一步拓宽内镜黏膜下病变诊治的运用范围,是消化内镜中心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ESE手术为消化内镜领域尖端的技术之一,该项手术的成功也意味着我院消化内镜向高精尖技术的发展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更是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和凉山人民带来了福音。


(胃肠镜室芶雪琴供稿 提供图片 宣传部修改

关键词:

上一篇:乳腺肿瘤分级诊疗及规范诊疗学术交流会---西昌站在我院举办
下一篇:省卫健委党组书记敬静到我院调研